这是一个军人世家,从解放前到建国以来拥有15名军人,其中新中国第四批女飞行人员杨迎春,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唯一的少数民族的驰骋万里蓝天的女兵,也是这个大家庭里唯一的“特种兵”,空军运输航空兵某部的女通信员。
在广袤无垠的万里蓝天里,杨迎春跟随机组飞赴天南地北,安全飞行5000多个小时,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荣立个人二等功。
父亲走进红军队伍
1919年 9月23日,杨迎春的父亲杨珊出生在湘西回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新城公社白坪大队二小队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过着凄凉悲惨、没吃没穿的生活。
1935年2月,不满16岁的杨珊就一直跟着红军转战南北,爬雪山,过草地,入伍三个月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龙山红军独立团通信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分部政治部正师级政委,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战功。1965年1月,杨珊因病退休,1974年8月4日在辽宁省丹东市病故。
杨珊生前写道:“纪念红军忆长征,屈指一过数十春,当年红军英雄汉,二万五千何犋难。红军战士意志坚,北上抗日是先遣,日行百里晚八十,日日夜夜不稀罕。前有敌挡后跟随,应用红军不着慌,开路先锋一声喊,敌军闻声吓破胆。突破天险,无其数;风雨无阻,直往前。”
1930年5月,杨迎春的母亲魏敏出生在内蒙古昭蒙(现在的辽宁省赤峰市)王家店公社,1946年入伍,跟随杨珊参加八路军,当了一名卫生员,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退伍,与丈夫杨珊定居在辽宁省丹东市。2020年10月3日,魏敏因病去世,离开了5个女儿和儿子。
巾帼不让须眉翱翔蓝天
1953年2月,杨迎春出生在沈阳。1969年1月,她穿上军装,奔赴空军沈阳医院当了一名卫生员。1970年9月,她她作为一名中国女性的佼佼者,走进空军第十六航校的大门,成为一名空中女通信学员,是湘西土家族唯一的“女飞”。1971年1月,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父亲在信中鼓励她,说:“你是我们家的光荣,你妈妈说你进步很快,开飞机熟能生巧,脑瓜子不能开小差,休息的时候要多蹦蹦跳跳,上天没有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身体素质不行。”在这封信中,父亲告诉她:“我给你邮来了一个帆布提包、三条肥皂。”那个时候,这些生活物品紧缺,父母为她担忧。
杨迎春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期望,在父母的嘱咐中成为一名合格的空中通信学员。1973年12月,她从航校毕业,来到空军运输航空兵某部队飞行三大队,在教员的带教中,杨迎春坚持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掌握了空中通信员的操作技术。翌年8月,杨迎春放了“单飞”,与机组飞赴天南海北,圆满完成作战训练、抢险救灾、空运空投物资、人工降雨降雪、货运包机等急难险重任务。
女儿的名字叫“双翼”
1979年春节前,杨迎春与她所在部队的战友张建到地方民政部门领取了结婚证。张建是山东济南人,是这个部队的飞行员,夫妻俩是一对翱翔蓝天的“比翼鸟”。
1981年5月,女儿即将出生,杨迎春挺着个大肚子,在家靠丈夫照顾不行,亲人来部队伺候她也不方便,她决定回到丹东生孩子。她乘坐丈夫驾驶的飞机到达河南郑州,张建在郑州把妻子送上北去的火车,列车员看到这位穿军装的孕妇,给杨迎春补了一张卧铺票。
7月的一天上午,女儿在丹东医院出生了。张建在外地执行完任务后,到丹东把爱人和满月的孩子接到部队。他说:“小孩在出生在前,我们就给孩子取好了名字,不管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叫张双翼,女儿的名字与父母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杨迎春休完产假,把女儿留在丹东,托付母亲照顾。
部队地处鄂西北山区,张双翼从丹东来到部队上了幼儿园。有时候,张建、杨迎春都外出飞行,无法照顾幼小的女儿,把女儿送回到丹东上小学一年级。部队乔迁到武汉后,张双翼回到父母身边,就读于航空路小学二年级。杨迎春请来保姆照顾女儿,与丈夫安心飞行。张建说:“在我们这个多个夫妻双飞行人员家庭里,谁家孩子的父母外出飞行,孩子们都有人管,相互之间都会帮忙照看管管父母不在身边的小孩们。
张双翼高中毕业后,考上湖北警官大学,2002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武汉国际天河机场保卫部门工作。她和空军导弹部队一位正团职干部的儿子段明是空军少年军校的高中同学,段明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到河北廊坊公安派出所当警察,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公务员。他与张双翼结婚后,果断辞去公职,来到张双翼身边工作。英语过了六级的段明,来到天河机场成了一名与外国人对话的翻译官。这对在军营里长大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在地方民航事业中“比翼双飞”。
六兄妹轮流返乡看看老房子
1965年春节前夕,老红军杨珊带着大女儿杨凯春、二女儿杨迎春和儿子杨盛炎回到湘西自治州龙山县老家过年,湖南省军区派车把他们送到家乡龙县山,看看老前辈们住过的老房子。
龙山县委、县政府接待了杨珊这位载入了龙山史册老红军,给他们送来鸡鸭鱼肉和棉被。杨珊买来脸盆、大米和食油,在当年砌的土砖灶上做饭,屋顶上的袅袅炊烟吸引了乡亲们的目光。杨珊告诉孩子们说:“这个老房子是土砖房,我寄钱回来,请你们的五叔帮我们在这个老屋上糊上泥巴,虽然没有住人,但墙体很结实。”
在这间老屋堂屋的正中间,悬挂着杨珊和他第五个堂弟的相框。杨迎春不时地翻开影集,看看父亲曾经住过的老屋,看看已经去世的父亲和五叔的老照片。
杨迎春到了航校后,父母带着湘春、沈春、丹春三个女儿回到龙山,看看家乡的老房子。在杨珊居住过的村湾里,昔日的田埂路上的泥巴路成了一条条水泥路,车子开到家门口。那间杨珊住过的土砖房,依然巍然挺立在大山里,成为湘西自治州一道靓丽的风景。他们踱步在乡间的小路上,又是谈笑风生,又是抢着拍照,对家乡环境的变化和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2019年9月23日,是老红军杨珊100岁的生日。杨迎春和姐姐、弟弟、妹妹们一合计,决定回到老家看看那间老房子,悼念去世了44年的父亲。当时,杨迎春的姐姐在丹东照顾生病的母亲不能回龙山,他和弟弟、三个妹妹带着各自的配偶回到了龙山县,龙山县委、县政府热情接待了他们。他们走进县荣誉室,缅怀父亲等英烈们的丰功伟绩,看看父亲曾经居住过的那间修旧如旧的土砖房,参观家乡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品尝湘西土家族的美味佳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魂牵梦绕的家乡。
按照空军女飞行人员最高飞行年限规定,杨迎春50岁停飞,55岁退休,与退休的丈夫过着幸福的老年生活。
杨迎春说:“我们六姐弟我们在父母的熏陶下一步步成长起来,都像父亲那样要求参军,爱党,爱军队,爱祖国,唯一的最小的妹妹丹春没有赶上征兵的机会,没有当过兵,却嫁给了军人,成了一名支持丈夫在军队建功立业的好军嫂。”
在这个大家庭里,祖宗三代把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志,杨迎春的姐姐、弟弟和二妹也把女儿嫁到部队,“光荣之家”的牌匾镶嵌在在各家各户的墙壁上。
(责任编辑: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