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吴奕浏、李月泉、王朵朵)为深入调研“长江大保护”工作开展的成效,了解三峡大坝这一水利枢纽在长江保护打击整治工作的工作现状,推动广大青年学子实地了解社情民情、增长才干本领、投身基层法治实践,2023年7月25日,湖北大学“楚江共治”实践团队前往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坝景区,探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背景下的长江保护问题,实地了解长江保护现状。
三峡大坝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之一,坐落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地处长江干流西陵峡河段,同时也是三峡水库东端。作为集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枢纽建筑,其在长江保护、长江治理与长江水资源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同学们表示,此次湖北大学“楚江共治”实践团队在前往三峡大坝实地走访的过程中,也感到收获颇丰。
三峡大坝185观景点
湖北大学“楚江共治”实践团队抵达伊始,首先前往三峡大坝坝体及相关三峡枢纽工程构造进行了参观。“185观景点”因其与三峡大坝均为海拔185米而得名。根据实践团队了解到的相关资料,三峡大坝上下游水位落差最大可达113米,船舶从上下游经过时,需要根据水位通过三峡船闸或乘坐垂直升船机。当地人民形象地比喻这一过程,将船舶通过三峡船闸过坝成为“爬楼梯”,而乘坐垂直升船机则是“坐电梯”。在这爬楼梯与坐电梯之间,船舶能够顺利地通过大坝。
截流纪念园
毗邻三峡大坝185观景点,就来到了三峡大坝截流纪念园。截流纪念园中以高大碑林作为主要景观,在纪念碑上记录着三峡大坝建设的节流工程中,无数工人的艰辛努力和英勇奋斗。三峡大坝截流全称为截断长江急流,之所以被称为世界首例工程,是因为其建设面临着长江流域地势复杂、地震多发、水流湍急等多项不利环境因素。在大坝的建设和日后运行中,必须保证生态环境与周围居民安全,同时需要合理评估地质灾害、上下游洪涝等多种问题。截流工程的完成,正是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向世界展示出了我国改造大自然的智慧与决心。
截流纪念园展览室中的三峡大坝模型
在截流纪念园展览室中,实践团队参观了三峡大坝模型。这一模型详细塑造了三峡大坝整体工程的具体分布以及周围的地势状态,总体来看,三峡大坝主要由挡水泄洪主坝体、发电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等建筑组成,跨越湖北省宜昌市、湖北省秭归县和重庆市奉节县三地。其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环境、洪涝灾害及泥沙淤积情况均有着积极影响。
在对三峡大坝的实地走访中,湖北大学“楚江共治”实践团队感悟颇深。在长江治理的过程中,开发利用与环境生态保护自古是双生共轭的课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同样是我们需要探究的重点。三峡大坝的建设被誉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其在解决能源紧张、防洪减洪、减少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改善长江中下游交通运输等方面具有巨大意义。
虽然其在客观上也对下游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但随着生态治理工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也在不断改善,取得新的成效。总体来看,三峡大坝为长江治理提供了成功的尝试范例,也为我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摄影/吴奕浏)